作者:熊节 / 插画:虎头锤
一、生于滑雪度假村,它的名字叫敏捷
敏捷是一种重视质量、追求快速反馈的软件开发方法。
2001 年 2 月,美国犹他州雪鸟滑雪度假村,“敏捷软件开发联盟”成立,并签署“敏捷宣言”。仅仅几个月后,林星、石一楹等国内的先行者开始翻译引进与敏捷相关的资料,敏捷引入中国。
敏捷对行业的影响远不止几个编程实践,说它影响了 Java 技术栈的变迁,说它引领了 DevOps 和持续交付的潮流,甚至,说它在软件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都不为过。
敏捷中国之于中国 IT 行业的发展,是同样甚至更大的影响。
然而,敏捷在技术人士中具有很大的争议,有人将敏捷奉为圭臬,有人对敏捷嗤之以鼻。大家对敏捷的态度为何有天壤之别?
二、成年礼——首个传纪,《敏捷中国史》
2019 年 2 月,敏捷正式诞生 18 个年头。对于热爱它的人士,对于贬低它的人士,《敏捷中国史》的出现无疑是大家重新认识敏捷的一个重要契机。
作为中国敏捷十余年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与推动者,资深老程序员熊节从整个中国 IT 发展进程审视敏捷,参阅无数资料(光是写作过程中的引用文献就有 400 多篇),打造了《敏捷中国史》。
通过《敏捷中国史》,熊节带你一起重新经历一代程序员的青葱编程岁月,与你一起梳理中国软件工程领域 20 年发展的关键脉络。你会对如下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
-
如今很多人所认识的敏捷跟 Martin Fowler、Kent Beck 等先驱主张的敏捷有何不同?
-
70 后与 80 后老程序员当年是如何突破自身技术瓶颈,将敏捷引入中国的?
-
敏捷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流派,到如今,从自由职业者,到创业小团队,再到大型公司,无不接纳并大力应用它的?
-
IT 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巨头阿里、腾讯、华为的技术成长是如何深度融入敏捷方法的?
接下来让我们看几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