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奔,著有《深入理解 Android 自动化测试》、《创新者的世界》
文章开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工程师,为什么你却没有自己的专利呢?
是因为缺少知识、经验、灵感,还是觉得自己资历不足,亦或抱怨自己时间不够、评审太严、难度极大、性价比太低?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人生中的第一件专利: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这个发明专利是 2011 年 11 月提交,12 月通过评审并发送到专利代理机构进行撰写、递交,2012 年 2 月 27 日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2013 年 09 月 11 日拿到发明授权。
总体来说我归纳为五步:
第一步:沉浸
-
2011 年可以说是中国智能手机元年,我也是因为看到联想第一部智能手机,乐 phone1 代并被深深震撼后,决定加入联想开始做手机。
-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大屏智能手机而言,盲人用户该如何使用?
-
所以我经常闭着眼睛把玩手机,去感受其中的操控体验,发现当时的智能手机对盲人用户非常不友好,根本无法使用。
第二步:创意
-
于是我到各大创意网站去检索相关的盲人产品,搜索到很多有趣的交互方式和交互技术。
-
结合这些创意,我开始进一步思考智能手机该如何更好地支持盲人用户进行操控和交互,并得出几个还算靠谱的智能手机盲人交互方案。
第三步:撰写
-
接下来,我按照分别罗列出当前智能手机针对盲人用户的不足之处、现有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不足,以及我的解决方案。
-
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专利的具体的评审指标是什么,有哪几个重要的评审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审标准又是什么,可以说两眼一抹黑。
-
而从经验上说,我也不知道前方有哪些未知的坑等着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第四步:验证
这一步当时我也做得极差,毕竟是第一次,只知道去谷歌或百度简单检索了几个关键词,发现没有完全一样的,于是就撰写递交了。
第五步:评审
到了评审阶段,才发现有的想法其实早就有了(新颖性较差),有的想法用的都是现有技术(创造性较差),有的想法看上去不错但实际用起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用性较差)。
被误解的名言有句名言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了:天才是 1% 的灵感,加上 99% 的汗水。
近几十年间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