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总结
32位IP地址: (1)接口的网络层地址 (2)用于标识网络层(第3层)分组,支持分组转发
MAC地址:有时也称LAN地址,物理地址,以太网地址 作用:用于局域网内标识一个帧从哪个接口发出,到达哪个物理相连的其他接口
48位MAC地址(用于大部分LANs),固化在网卡的ROM中,有时也可以软件设置 格式:1A-2F-BB-76-09-AD (16进制表示)
局域网中的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MAC地址由IEEE统一管理与分配,网卡生产商购买MAC地址空间(前24比特)
类比:
MAC地址:身份证号 IP地址:邮政地址 MAC地址是“平面”地址,可以从一个LAN移到另一个LAN IP地址是层次地址: IP地址依赖于结点连接到哪个子网
在同一个LAN内,如何在已知目的接口的IP地址前提下确定其MAC地址? 作用:
ARP表: LAN中的每个IP结点(主机、路由器)维护一个表,存储某些LAN结点的IP/MAC地址映射关系:< IP地址; MAC地址; TTL>,TTL (Time To Live)指经过这个时间以后该映射关系会被遗弃(典型值为20min)
在同一局域网内,A想要给同一局域网内的B发送数据报,但是,B的MAC地址不在 A的ARP 表中,则A广播ARP查询分组,其中包含B的IP地址,LAN中所有结点都会接收ARP查询,B接收ARP查询分组, IP地址匹配成功,向A应答B的MAC 地址,用单播帧向A发送应答
A在其ARP表中,缓存B的IP-MAC地址对,直至超时,超时后,再次刷新
ARP是“即插即用”协议: 结点自主创建ARP表, 无需干预
在不同的LAN内,从一个LAN路由至另一个LAN 我们知道IP地址在数据报中和MAC地址在帧中,A可以通过路由知道B的IP地址,A构造IP数据报,其中源IP地址是A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是B的IP地址,A构造链路层帧, 其中源MAC地址是A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是 R(左)接口的MAC地址,封装A到B的IP数据报
帧从A发送至R,R接收帧,提取IP数据报,传递给上层IP协议,R创建链路层帧,其中源MAC地址是R(右)接口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BMAC地址,封装A到B的IP数据报
通信过程: A通过路由器R向B发送数据报
最近更新
-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重点)
- 【Vue】走进Vue框架世界
- 【云服务器】项目部署—搭建网站—vue电商后台管理系统
- 【React介绍】 一文带你深入React
- 【React】React组件实例的三大属性之state,props,refs(你学废了吗)
- 【脚手架VueCLI】从零开始,创建一个VUE项目
- 【React】深入理解React组件生命周期----图文详解(含代码)
- 【React】DOM的Diffing算法是什么?以及DOM中key的作用----经典面试题
- 【React】1_使用React脚手架创建项目步骤--------详解(含项目结构说明)
- 【React】2_如何使用react脚手架写一个简单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