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操作系统

庄小焱

暂无认证

  • 4浏览

    0关注

    805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操作系统——Cache伪共享问题

庄小焱 发布时间:2021-03-31 19:42:32 ,浏览量:4

摘要

本博文主要介绍的Cache伪共享的产生和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在项目解决好这个问题。

什么是 CPU 高速缓存?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 高速缓存是用于减少处理器访问内存所需平均时间的部件。它位于自顶向下的第二层,仅次于CPU寄存器。其容量远小于内存,但速度却可以接近处理器的频率。当处理器发出内存访问请求时,会先查看缓存内是否有请求数据。如果存在(命中),则不经访问内存直接返回该数据;如果不存在(失效),则要先把内存中的相应数据载入缓存,再将其返回处理器。缓存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为程序运行时对内存的访问呈现局部性(Locality)特征。这种局部性既包括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也包括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有效利用这种局部性,缓存可以达到极高的命中率。在处理器看来,缓存是一个透明部件。因此,程序员通常无法直接干预对缓存的操作。但是, 确实可以根据缓存的特点对程序代码实施特定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缓存 。

为什么需要有 CPU 高速缓存?

随着工艺的提升,最近几十年 CPU 的频率不断提升,而受制于制造工艺和成本限制,目前计算机的内存在访问速度上没有质的突破。因此,CPU 的处理速度和内存的访问速度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倍。这种情况下传统的 CPU 直连内存的方式显然就会因为内存访问的等待,导致计算资源大量闲置,降低 CPU 整体吞吐量。同时又由于内存数据访问的热点集中性,在 CPU 和内存之间用较为快速而成本较高(相对于内存)的介质做一层缓存,就显得性价比极高了。

为什么需要有 CPU 多级缓存?

结合 图片 – CPU 缓存架构,再来看一组 CPU 各级缓存存取速度的对比

  1. 各种寄存器,用来存储本地变量和函数参数,访问一次需要 1cycle,耗时小于 1ns;
  2. L1 Cache,一级缓存,本地 core 的缓存,分成 32K 的数据缓存 L1d 和 32k 指令缓存 L1i,访问 L1 需要 3cycles,耗时大约 1ns;
  3. L2 Cache,二级缓存,本地 core 的缓存,被设计为 L1 缓存与共享的 L3 缓存之间的缓冲,大小为 256K,访问 L2 需要 12cycles,耗时大约 3ns;
  4. L3 Cache,三级缓存,在同插槽的所有 core 共享 L3 缓存,分为多个 2M 的段,访问 L3 需要 38cycles,耗时大约 12ns;

大致可以得出结论,缓存层级越接近于 CPU core,容量越小,速度越快,同时,没有披露的一点是其造价也更贵。所以为了支撑更多的热点数据,同时追求最高的性价比,多级缓存架构应运而生。

什么是缓存行 (Cache Line)?

缓存行 (Cache Line) 便是 CPU Cache 中的最小单位,CPU Cache 由若干缓存行组成,一个缓存行的大小通常是 64 字节(这取决于 CPU),并且它有效地引用主内存中的一块地址。一个 Java 的 long 类型是 8 字节,因此在一个缓存行中可以存 8 个 long 类型的变量。

试想一下你正在遍历一个长度为 16 的 long 数组 data[16],原始数据自然存在于主内存中,访问过程描述如下

  1. 访问 data[0],CPU core 尝试访问 CPU Cache,未命中。
  2. 尝试访问主内存,操作系统一次访问的单位是一个 Cache Line 的大小 — 64 字节,这意味着:既从主内存中获取到了 data[0] 的值,同时将 data[0] ~ data[7] 加入到了 CPU Cache 之中,for free~
  3. 访问 data[1]~data[7],CPU core 尝试访问 CPU Cache,命中直接返回。
  4. 访问 data[8],CPU core 尝试访问 CPU Cache,未命中。
  5. 尝试访问主内存。重复步骤 2

伪共享

通常提到缓存行,大多数文章都会提到伪共享问题(正如提到 CAS 便会提到 ABA 问题一般)。伪共享指的是多个线程同时读写同一个缓存行的不同变量时导致的 CPU 缓存失效。尽管这些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由于在主内存中邻近,存在于同一个缓存行之中,它们的相互覆盖会导致频繁的缓存未命中,引发性能下降。伪共享问题难以被定位,如果系统设计者不理解 CPU 缓存架构,甚至永远无法发现 — 原来我的程序还可以更快。

正如图中所述,如果多个线程的变量共享了同一个 CacheLine,任意一方的修改操作都会使得整个 CacheLine 失效(因为 CacheLine 是 CPU 缓存的最小单位),也就意味着,频繁的多线程操作,CPU 缓存将会彻底失效,降级为 CPU core 和主内存的直接交互。

伪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法便是字节填充

伪共享字节填充:我们只需要保证不同线程的变量存在于不同的 CacheLine 即可,使用多余的字节来填充可以做点这一点,这样就不会出现伪共享问题。在代码层面如何实现图中的字节填充呢?

Java6 中实现字节填充

public class PaddingObject{
    public volatile long value = 0L;    // 实际数据
    public long p1, p2, p3, p4, p5, p6; // 填充
}

PaddingObject 类中需要保存一个 long 类型的 value 值,如果多线程操作同一个 CacheLine 中的 PaddingObject 对象,便无法完全发挥出 CPU Cache 的优势(想象一下你定义了一个 PaddingObject[] 数组,数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却由于伪共享导致无法使用 CPU Cache 带来的沮丧)。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实际数据 value + 用于填充的 p1~p6 总共只占据了 7 * 8 = 56 个字节,而 Cache Line 的大小应当是 64 字节,这是有意而为之,在 Java 中, 对象头还占据了 8 个字节 ,所以一个 PaddingObject 对象可以恰好占据一个 Cache Line。

Java7 中实现字节填充

在 Java7 之后,一个 JVM 的优化给字节填充造成了一些影响,上面的代码片段 public long p1, p2, p3, p4, p5, p6; 会被认为是无效代码被优化掉,有回归到了伪共享的窘境之中。为了避免 JVM 的自动优化,需要使用继承的方式来填充。

abstract class AbstractPaddingObject{
    protected long p1, p2, p3, p4, p5, p6;// 填充
}

public class PaddingObject extends AbstractPaddingObject{
    public volatile long value = 0L;    // 实际数据
}

实际上我在本地 mac 下测试过 jdk1.8 下的字节填充,并不会出现无效代码的优化,个人猜测和 jdk 版本有关,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使用相对稳妥的方式去填充较为合适。

public final class FalseSharing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NUM_THREADS = 4; // change
    public final static long ITERATIONS = 500L * 1000L * 1000L;
    private final int arrayIndex;

    private static VolatileLong[] longs = new VolatileLong[NUM_THREADS];

    static {
        for (int i = 0; i < longs.length; i++) {
            longs[i] = new VolatileLong();
        }
    }

    public FalseSharing(final int arrayIndex) {
        this.arrayIndex = arrayInde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nal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unTest();
        System.out.println("duration ="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

    private static void run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NUM_THREADS];

        for (int i = 0; i < threads.length; i++) {
            threads[i] = new Thread(new FalseSharing(i));
        }
        for (Thread t : threads) {
            t.start();
        }
        for (Thread t : threads) {
            t.join();
        }
    }

    public void run() {
        long i = ITERATIONS + 1;
        while (0 != --i) {
            longs[arrayIndex].value = i;
        }
    }

    public final static class VolatileLong {
        public volatile long value = 0L;
        public long p1, p2, p3, p4, p5, p6; // 填充,可以注释后对比测试
    }


}

Java8 中实现字节填充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ElementType.TYPE})
public @interface Contended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参考博文

JAVA 拾遗 — CPU Cache 与缓存行 - 徐靖峰|个人博客

关注
打赏
1657692713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