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稿、机器人送快递、无人驾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逐步到来,人工智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是否会影响就业,成了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日前,记者走访业界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替代部分岗位,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造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此来应对这些问题。 制造业部分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危险性岗位迫切要求机器换人。比如,部分化工岗位,危险性较高,对人体伤害性较大,目前这些岗位大都实现了智能化、少人化。其次,用工荒问题的出现,倒逼部分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来填补用工缺口。尤其是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流水线作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企业缺工问题较为突出。当人工成本远高于机器人作业成本时,采用机器人作业就成了最佳选择。再次,现代制造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也促使企业采用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回顾历史,科技的确毁掉了许多工作,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未来仍然如此。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社科处处长时省认为,短期来看确实替代了很多岗位,但从长期来看也会创造更多岗位,这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集群和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浪潮并不会那么明显,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比如,合肥正大力发展大数据,会创造很多新的岗位。 ”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宋鹏程认为,人工智能将来会替代枯燥的、重复的生产流水线工作,以及高危岗位。在这方面,人工智能会促进安全生产、高效生产、效益提高。 “目前,人口红利下降,一些制造业企业处于缺工状态。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实问题,对劳动力供求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宋鹏程补充说。
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浪潮并不会那么明显,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关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