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互联网志

暂无认证

  • 0浏览

    0关注

    1585博文

    0收益

  • 0浏览

    0点赞

    0打赏

    0留言

私信
关注
热门博文

赋予机器真正的生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互联网志 发布时间:2021-12-10 13:38:33 ,浏览量:0

  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般的进步,以及人类脑神经科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出现了:他们相信,为了获得真正的智能,机器必须具有躯体——它需要感知、移动、生存以及与这个世界交互。在这个时期,美国和日本都拍摄了大量以巨型机器人为主角的娱乐节目,其中最知名的,当然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沉迷不已的《变形金刚》系列和《百变雄狮系列》。   不过无论是“擎天柱”还是“威震天”,这些来自外星球的巨大机器人和我们所见到的人工智能还是至少有一点不同:他们头脑中的“思维”和“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人造的。   赋予机器真正的生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进步速度,人工智能也迅速“成长”起来。按照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每两年翻一番。现在随意一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都已经是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所使用电脑的上千万倍。在计算力迅速增强面前,很多之前看上去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   1997年5月11日,IBM公司生产的超级人工智能“深蓝”在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也成为了人工智能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甚至人们还编出了许多段子来渲染人工智能的恐怖。   1999年影片《黑客帝国》风靡全世界,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崇拜又害怕”的心理。在这部影片中,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真实的人类早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被浸在营养液中成为生物电池。

关注
打赏
1665506070
查看更多评论
立即登录/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0.04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