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挣钱,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样,已经成为行业众所周知的定律,在猪肉价格大跌以前,甚至有人说搞人工智能还不如养猪值钱,前景很好但“钱”景不好。 看看国内的“AI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便是答案。多年以来,这四家公司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前四份额,分别在零售、安防、制造、政务、医疗等行业实现了技术落地,但赚钱这件事情依旧看起来跟他们没有半毛关系。 从去年开始,“四小龙”纷纷开启了IPO上市融资之路,今年8月有消息指出商汤科技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商汤也成为了四小龙中最后一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但他们的招股说明书,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四家公司无一盈利,且亏损面持续扩大,以四年的亏损幅度来看,通过他们的招股说明书能看到,旷视科技从2017到2020年前三季,合计亏损142.5亿元;依图科技三年半亏损72.86亿元;云从科技从2017-2020年上半年亏损22亿元。 根据天眼查显示,商汤科技总计融资9轮,累计融资超过26亿美元;旷视科技7轮融资额超过12亿美元;云从科技11轮融资额超过34亿人民币;依图科技10轮融资超过20亿人民币。 这也是他们目前不得不寻求上市的原因,但是要知道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框架下,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算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却依旧面临亏损巨大、研发“烧钱”、毛利率降低的“无解题”,还都宣称暂不考虑盈利,其他人工智能细分技术领域又将会有多难? 另外的例子就是百度,这家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领域都算是领头者,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NLP)更是百度历史最悠久的基础技术部门之一,但技术为百度带去的只是一层层的“价值光环”,却绝不是赚钱。 众所周知,技术是无法直接盈利的,它需要最终落地与场景或产品之上,百度智能音箱便是百度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技术落地的载体,百度智能音箱好用吗?这个答案从市场占有率便可见一般。据洛图科技数据,2021年上半年,百度、天猫精灵、小米、华为前四大品牌的份额达到95.8%,其中百度份额达到32%市场第一。对于智能音箱行业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百度智能音箱已经连续多年登顶行业第一,但至今智能音箱仍然是个“赔钱货”。智能音箱产品也在告诉市场,即便是有技术有产品也绝不等于会挣钱。 这一情况不禁让人想问“技术企业”真的挣不到钱吗?所以说,相比元宇宙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还不如说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更需要透过元宇宙概念继续将技术故事放大,吸引资本目光。
“元宇宙”能否让底层技术真正焕发春天?
关注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