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指用户规模的扩大,通常落脚点是访客量和注册用户数。可以说,开源是产品用户运营的第一步,如何拉到第一批用户是许多企业运营产品都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
绑定注册带来更多用户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产品的注册渠道已经非常成熟。除了产品自身的注册入口,和站外产品的合作、商业推广、绑定注册的渠道等方式已经相当成熟,绑定注册的渠道也逐渐被各大产品所应用。
1. 借力社交账户绑定注册
绑定注册,就是在其他产品上注册的用户,通过授权也被认为是已经注册的用户。这种注册方式可以大幅降低企业获取用户的成本。比如,现在较为常见的第三方应用登录页面,提示可以用新浪微博、QQ、微信账号直接登录,这就是一种绑定授权的方式,可以快速增加用户规模。
2. 做好注册转化,把握设计原则
注册引导是用户注册进来以后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用户的第一步。注册转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过程非常细节化,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用户的注册转化就失败了。如果某些企业无法做到像喜马拉雅FM那样把核心价值体现在打开页面上,把产品功能的使用做到极致简洁,那么这些就需要展现在注册引导上。
通常,企业需要通过注册引导告诉用户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用户只有完全通过注册引导流程到达产品的使用界面,才算从注册用户转化成一个真正的用户。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流失率非常高。从数据统计来看,每增加一步注册引导,就会让注册转化成功率下降10%。如果产品的注册有5个步骤,那么用户基本就流失了一半。但是不做注册引导又很难让用户全面了解产品,用户会因为不知如何使用而放弃产品。所以,要避免这些问题,在设计注册引导时就必须把握以下几项原则,如图所示。 喜马拉雅FM:绑定注册迅速吸引新用户
喜马拉雅FM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2013年3月正式在手机客户端上线,手机用户规模已突破8000万人,是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
喜马拉雅FM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其成功的用户运营分不开。其对绑定注册的渠道,以吸引新用户的运用,更值得学习。
打开喜马拉雅FM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看到,其在登录方面借力了社交账户绑定注册,这三个社交账户分别为微信账户、QQ账户和微博账户。这三个社交账户都是国内注册用户数最多的,几乎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会有这些软件。选择这三大社交软件账户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而且这种登录方式也让喜马拉雅FM的用户登录快速便捷很多。如果使用单独的账户,则需要先注册,很多用户可能就直接放弃使用了。 让用户思考的时间越少越好
从喜马拉雅FM的注册引导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注册引导内容并没有把产品功能展示以及产品核心价值体现出来。这是因为它把追求简单、简洁作为注册引导设计的核心。关于产品核心价值的体现,喜马拉雅FM在打开页面上就完成了。关于功能使用,喜马拉雅FM的功能使用很简单,点开频道即可使用,无须引导。
设置 “爆款诱饵”什么是“爆款诱饵”?可以这么理解,去餐厅吃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菜单上某样招牌菜价格非常低廉;我们去超市或商场购物,也总能看到个别畅销品类在大打折扣。这就是“爆款诱饵”。
1. 爆款诱饵可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
商家靠爆款诱饵吸引用户到店内,而这件作为“爆款诱饵”的产品本身就是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但是靠这些用户购买其他正常价格的产品可以把利润赚回来。虽然有的商家还是会亏损,但是用户体验过它的商品及服务后,将来还是有可能复购的,通过之后的购买,商家依然可以赚得利润。
产品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矩阵中,最好能有一款“爆款诱饵”来吸引种子用户。以一款产品或一项服务作为引流点,带动产品矩阵内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这就是“爆款诱饵”的意义所在。
2. 体验感是爆款的王道
一款产品之所以能吸引用户成为爆款,除免费或低价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佳的体验感。没有好的体验感,即使免费,用户也不会下载使用,更不用说由这些用户所引发的口碑传播了。所以,企业在运营产品时,不要认为既然是免费的就不关注体验感了,免费的东西用户是不会挑三拣四的。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像QQ、微信、百度地图等都是让用户免费使用的,难道它们不关注体验感吗?它们反而因为免费而把体验感做得更好,让这些因为免费而吸引来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成为忠实用户,最终成为价值用户。
内部邀请引流,指的就是通过设置内部邀请机制,鼓励老用户邀请新用户。这是多数互联网产品都在使用的方法,其被广泛应用这一点就已经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你去吃火锅或吃韩餐,拍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你就能获赠一份甜点;或者你去吃肯德基,结完账后店家给了你两张优惠券可以下次使用,结果你没有时间使用就给了朋友,让朋友去吃,这就是帮肯德基做了一次“内部邀请引流”。
1. 内部邀请条件不要设置得太高
内部邀请机制就是为了让老用户去吸引新用户。所以,企业在设计这个邀请机制时,千万不要把条件设置得太高。如果条件太高,那么用户一看就失去了兴致。
京东图书此次的内部邀请条件设计就犯了这个错误,它的条件是邀请20人才可获得,以前邀请10人即可。现在一下子把难度提高,不但降低了用户的参与热情,还使得用户对京东图书产生了负面情绪,很多京东用户都在活动页面评论区抱怨。
2. 奖励一定要有实质性
内部邀请的奖励一定要有实质性,奖励太少或者没什么用,用户的参与热情通常都会很低。像一些积分、勋章奖励之类就没什么吸引力,像京东图书这样发放优惠券是一种好方法,但是不要给优惠券设置条件,比如不能和其他优惠券一起使用、过了多久优惠券没使用就失效了等,这样很容易降低用户的参与热情。
这一点爽哥英语就做得非常好,其内部邀请奖励是钥匙。在爽哥英语上,开启一个新关卡是需要钥匙的,而且钥匙得花钱买。从图中可以看到,分享邀请码“gv6do”,被邀请人填写邀请码后,邀请人和被邀请人可各得到50积分(积分可用来购买商城商品);被邀请人绑定手机号码后,邀请人可获3把钥匙,被邀请人可获5把钥匙。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好友都转载了相同的文章,而且这两个好友之间也不是好友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两个毫无关系的好友都在朋友圈里发表了相同的内容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给了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
1. 准确抓住了用户的“攀比”心理
支付宝“十年账单”的火爆是因为其非常准确地抓住了用户的心理,用户晒单的初衷里多多少少夹杂着相互攀比的想法,这便是支付宝账单排行的魅力。排名越靠前,证明你网购越多、花的钱也越多,也从侧面印证了你的经济条件不错,而好的经济条件自然能提升人的优越感。
2. 晒单趣味性才是关键点
其实,很多人都有生活记账的习惯。支付宝十年账单则把用户记账的习惯从自己记录变成了由专业化的数据库记录,其目的就是从记录个体的开支扩展到记录国民的消费习惯。恰好2015年是支付宝推出十周年,这个账单功能比以往多了几分趣味性。
登录支付宝账单查阅时就可以发现,支付宝以故事形式告诉用户在支付宝里的成长足迹,如第一笔网购时间、第一次转账时间、第一次缴电费时间、第一次买余额宝时间,甚至第一次用滴滴打车的时间、第一次买彩票的时间等,都做了一一展示。此外,它还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即“我去2024——根据过去十年的数据,预测十年之后的财富值”。 不少用户在使用了这个新功能之后,发现自己以后“钱途”光明。由此,在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聊天工具中兴起了晒单比拼的风潮。
3. 产品内容充分打动用户
互联网产品如何做到像支付宝“十年账单”一样,引发朋友圈的分享狂潮呢?首要的一点就是产品内容充分打动用户。用户分享的第一个理由永远是好的内容,如今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你的内容无法打动用户,获得用户的认同,那么用户怎么可能会将之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呢?
什么是好的内容呢?首先就是用户感觉到了极佳的体验感,在同类产品中你的产品是用得最舒服的;其次是让用户感受到了价值,你的产品为用户解决了痛点,或者让用户学到了新的知识。有极佳的体验感、给用户价值感就是好的产品内容。
4. 把握分享人群特征,让用户主动分享
每个人分享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不同的,会分享的原因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如果想让用户分享自己的产品,就要把握分享人群的特征。分享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如图几种。 (1)利他主义者
利他主义者分享的动机来自分享互助本身,他们希望自己能被当作可靠的信息来源。
(2)事业家
这种类型的用户通常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希望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内容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他们比较倾向于分享比较严肃和专业题材的内容。因此,他们在分享互联网产品时,也比较喜欢分享专业性的产品。
(3)时尚潮人
时尚潮人都是生于信息时代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前沿的时尚创意信息。因此,他们喜欢分享如蘑菇街、美丽说这类与时尚相关的产品。
(4)自娱自乐型
这类用户只要获得评论就会很满足,因此只要是他们认为很不错的互联网产品,都会在朋友圈里进行分享。
(5)纯社交型
这类用户通过分享内容和他人保持联系,分享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很随意的事情。所以他们会分享的互联网产品和自娱自乐型一样,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的互联网产品,都会在朋友圈里进行分享。
(6)信息筛选者
这类人群对于他们的分享内容和对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对内容进行分享。因此,这类人群分享的互联网产品,自己都会先试用一段时间,认为体验感极佳的,他们才会进行分享。所以,要想让这类人群分享你的互联网产品,一定要做好体验感。